很好很强大,终于迈上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当然纸张有点浪费,每人发A4大小的一本几十张算下来也是不小的开支,以后没事干了搞个废品回收小站和办公室的搞好关系恐怕能收不少废纸卖钱。
很傻很愤青,可能天马行空有组织无纪律惯了,今天如少年般在平时懒得搭理的群里嚣张的放了几通臭屁,其实也明白与几位办公室的小同学们无关,只不过是牢骚和发泄,暂时通畅之后该写的你仍然要写该编的仍旧要编。李敖说过聪明的战斗,我想我也只剩这几下键盘的呐喊了。
以前初中的时候,一位老师经常拿一位同学的草稿来教育我们,“你们看看,别人草稿都做得这么工整”,可恨我的草稿向来是见空处就涂鸦,正歪斜式各不相同,到今天也没有改掉这毛病,学不来别人的整齐。对于工作来讲,用这种数据库标准结构的表格来每日一表,对于我这种随处涂鸦的人倒是相当的痛苦,因为我得每天从我那些画得乱七八糟的草稿中寻找蛛丝马迹了。
管理工作是分级而为的形式,各部门业务不同各司其责各有其运作和考核方式,从目前的三级结构来讲,上级领导考核的是应部门绩效,部门考核的应是内部各人绩效,这种模式的形成是目前整个的业务状态潜移默化成的。如果所有业务单一同质化,扁平的管理模式相对来说容易提高力度和效率,但是目前业务众多,分部门独立运行,相对来讲核心的执行力和考核度应该在部门这个中间环节,而领导层主要是对宏观层面的决议和对各部门的整理目标定制以及考核。
现在的三级管理结构却使用二级结构的考核,让不了解任何具体业务的办公室来实行对位于最底层的员工考核,它能考核出什么东西?我想这种一杆到底的方式最大的问题是对中间层面的不信任和管理上的冲击,它的结果就是所有员工为了迎合不了解具体业务的人画出的“标准化”表格去编造项目,我也十分清楚这些人不可能从这些编造的项目中看出任何考核之意义,因为他们不了解业务,不知道什么这些项目的考核标准,例如一只鸡和一头猪的“标准化”度量单位都是一。
我并不否认日志这种方式,但是这是各部门根据各自业务特点的管理运作问题,归根到底不是办公室的事儿,财务、法律、人事、后勤这些才是你们的正事。每次年底的会上都在无奈的呐喊给部门放权,增加部门对员工考核的执行力度问题等等,其实我也知道这就如同下午那可笑的发泄。我并不是唯一聪明的人,难道别人不曾看到这个问题么,只是不愿意说而已,或者说早已麻木和沉沦了。
当一个人只是醉心于对着镜子收拾自己的行头聊以自慰的时候,当一个人在当今社会没有了生存和危机感的时候,当一个人老想着守着上辈子传下的那点遗产过点小日子的时候,我可以轻轻的问候下,“嗨,今天你日志了没”。
最后送一句话共勉,爱情、生活、工作,都不能丧失离开的能力。